周公解梦梦见洗头 自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乐业县党委、除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类惠民扶持政策外,还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嬗变,涌现出一批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即日起,将陆续推出“我脱贫我光荣”系列报道,讲述一些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摆脱贫困,迈步小康的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房子建好了,通到口,羊圈也了,两个女儿的工作有了着落,两个小儿子也在学校读书,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面对生活的明显改变,乐业县逻沙乡龙南村村民田祖宣感叹道。 龙南村地处大石山区,位于逻沙乡北面,村部距乡所在地9公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489人,贫困发生率为35.46%。耕地少、自然恶劣、产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落后是龙南村最主要的致贫原因。而在去年,田祖宣用活扶贫资金,“借鸡生蛋”巧脱贫,成为该县的脱贫光荣户。 田祖宣家里有七口人,包括一个年老的姑妈和四个在校读书的子女,他和老伴两个人起早贪黑劳作,收入才勉强够一家人维持生活。四个子女读书的费用,全靠跟亲戚借。 在龙南村金竹坨屯,很多家都起了新房子,可因为田祖宣既没技术又没文化,家里又没什么耕地,更没资金去发展其它产业,所以他们家住的还是80年代起的木瓦结构老房子,雨天漏水,晴天光线年,龙南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田祖宣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列为低保户。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经济负担沉重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龙南村作为百色市交通运输局的挂点联系村,该局组织干部职工到龙南村进行实地调研,派出驻村工作队,并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意见,对情况各异的贫困户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驻村工作队多次与田祖宣沟通后,向结对帮扶后援单位提交了调研报告,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帮扶方案。危旧房改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田祖宣的生活从精准扶贫开始一点点改变。 根据田祖宣家的实际情况,百色市交通运输局决定帮助他发展“短、平、快”的养殖产业,从专项扶贫资金里拿出5万元作为其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 启动资金采取借款的方式交由田祖宣使用,待其产业发展成规模后,再将资金借给下一户群众发展产业。项目确定后,田祖宣参加了养殖培训班,县水产畜牧局在他家建立现代养殖技术推广点,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他家开展养殖情况走访,及时解决养殖过程遇到的问题。而后,再由田祖宣带动村里有意发展养殖产业的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起初,田祖宣将启动资金用于购买了150多只小黑山羊,并利用学到的养殖技术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去年年底,田祖宣将养殖成熟的80余只黑山羊以平均每只500元的价格统一卖给了外地的老板,仅此一项就为他增加了约4万元的收入。今年他又购买了100多只小黑山羊,正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活用扶贫资金,解决群众缺少产业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让部分群众先发展起来,带动更多的群众,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充分利用,发展更大的效果。 龙南村作为2016年的脱贫摘帽村,逻沙乡党委、决定利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产业补的方式在龙南村发展黑猪养殖特色产业,每户贫困户可以分到两头待孕黑母猪。干劲十足的田祖宣将母猪放在家旁边的猪圈细心饲养,今年母猪顺利产下12头猪仔,他决定将其中的8头养到年底再贩卖,其余的留着继续扩大黑猪养殖规模。 有了“短、平、快”的养殖项目后,驻村工作队鼓励他也发展一些长期项目。借着帮扶后援单位投资28万元在龙南村打造优质核桃产业的机会,他领回了免费发放的核桃苗木,在自家剩下的荒地上全部种上了核桃,并且还享受到了乐业县“优果工程”补政策,在核桃种植的前三年,每年每亩得到360元的政策补助。 去年,田祖宣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女儿有了稳定的收入,让田祖宣的生活压力减轻了不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哭孩子,我会继续努力供两个儿子念完书!”田祖宣信心满满地说。
|